投资人郑刚炮轰罗永浩:作死锤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13)
2023-03-15 来源:你乐谷
2013年下半年起,刘德从开始组建团队截止今天,小米生态链投资相关企业超过100家。仔细调查、梳理、归纳这些被投公司时,我们会发现几个共同特点:
被投企业创始人和核心团队均与雷军本人,及小米管理团队有密切的关系。被投企业涉猎的核心业务其产业生态的上下游布局,与阿里巴巴极为类似,带有战略投资的特点。所有涉及生态链内,乃至链外的被投公司,在与小米投资的过程中均有顺为资本参股跟投,但顺为资本是一家追求回报率的普通基金。小米在这些被投公司的持股比例都很低,几乎没有实际控制权可言。
如果简单的从小米投资的风格上看,对比纯战投且强调控制的阿里巴巴,以及财务投资为主来建立松散邦联以构建生态圈的腾讯时,小米采取了一种50%A 50%T的“中间策略”:
小米当前拥有中国TOP4电商平台的体量与地位,以这个品牌背后的平台流量、曝光和品牌背书作为资本,被投公司对小米供应链和平台的依赖成为控制力的保证,同时采取双向持股的资本策略——即50%顺为基金财务投资持股 50%小米战略投资持股的模式下,未来被投公司在上市后小米能够利用顺为基金从二级市场获得比AT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可是既然持股比例低,又缺乏投票权,当前小米是如何保证对被投企业的控制力的?
1. 首先,控制力的保证来自于被投企业对小米的强烈依赖程度。
“小米和生态链企业的关系,与小米和京东、天猫的关系非常像。一开始的时候,小米是手机品牌的身份入驻的,对这些平台来说小米能带来销量当然要给支持,于是小米很快冲到了这个平台的第一,但是小米实际并非一个手机品牌那么简单,第一、第二、第三圈层不断拓展,小米的SKU越来越多,最终每年的618、双11的最大赢家总是小米,二选一绝对不敢胁迫小米这样的公司,因为平台已经对这样的商家有了依赖,想放弃扶持也已经晚了,而且小米就算不参加大促自己米粉节卖的也照样超过双11或者618的旗舰店销量。同理生态链的内的企业只要还想在小米商城、有品里卖货,就会产生依赖。”
来自小米生态链的一位朋友告诉「朱思码记」,被投公司和小米甚至没有KPI协议的存在,即便是商家想退出小米商城和有品也没问题,当前被投公司和投资方仅仅只是厂家与渠道的关系,而入场券则是双方建立的投资关系。
2. 其次,小米控制力的执行者来自于小米公司派出的两个人:一个名叫“产品经理”,另一个名叫公司负责人。
关于产品经理如何执行控制力,一位生态链企业的产品负责人向「朱思码记」叙述了他与小米产品经理之间关系:
这个人非常厉害,只要是打米家和米标的产品必然会有产品经理介入,通常的情况要么是我们去他们这里,要么是他到我们公司来,只要有新品后续要上线,那么3~4个月时间里这个人将会是最终拍板,决定生杀大权的人。从思路上来说他的目标就是要把你的价格压下来,他主动帮你找一堆性价比更好,更便宜的材料,通过这些产品经理都是供应链出身的人,因为成本下去了东西才能达到BOOM的效果,小米的产品经理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但是除了米家标意外的产品,这些人就不会介入了,因为我们自己的品牌没办法上小米商城,只能上天猫旗舰店和京东这些电商平台,但是有品方面可以。
产品经理显然更偏重于站在小米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公司负责人则是基于被投公司角度,长期充当维护被投企业利益的角色,一旦产品经理和小米生态链企业发生冲突时,这两个角色就会发生PK(Play Killing)。尽管小米在占股比例和控制权的问题上并没有介入企业日常经营的权力,尽管生态链内企业只有在上线米家产品时才会有产品经理介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介入的模式是ATM中资方介入程度最高的。
被投企业创始人和核心团队均与雷军本人,及小米管理团队有密切的关系。被投企业涉猎的核心业务其产业生态的上下游布局,与阿里巴巴极为类似,带有战略投资的特点。所有涉及生态链内,乃至链外的被投公司,在与小米投资的过程中均有顺为资本参股跟投,但顺为资本是一家追求回报率的普通基金。小米在这些被投公司的持股比例都很低,几乎没有实际控制权可言。
如果简单的从小米投资的风格上看,对比纯战投且强调控制的阿里巴巴,以及财务投资为主来建立松散邦联以构建生态圈的腾讯时,小米采取了一种50%A 50%T的“中间策略”:
小米当前拥有中国TOP4电商平台的体量与地位,以这个品牌背后的平台流量、曝光和品牌背书作为资本,被投公司对小米供应链和平台的依赖成为控制力的保证,同时采取双向持股的资本策略——即50%顺为基金财务投资持股 50%小米战略投资持股的模式下,未来被投公司在上市后小米能够利用顺为基金从二级市场获得比AT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可是既然持股比例低,又缺乏投票权,当前小米是如何保证对被投企业的控制力的?
1. 首先,控制力的保证来自于被投企业对小米的强烈依赖程度。
“小米和生态链企业的关系,与小米和京东、天猫的关系非常像。一开始的时候,小米是手机品牌的身份入驻的,对这些平台来说小米能带来销量当然要给支持,于是小米很快冲到了这个平台的第一,但是小米实际并非一个手机品牌那么简单,第一、第二、第三圈层不断拓展,小米的SKU越来越多,最终每年的618、双11的最大赢家总是小米,二选一绝对不敢胁迫小米这样的公司,因为平台已经对这样的商家有了依赖,想放弃扶持也已经晚了,而且小米就算不参加大促自己米粉节卖的也照样超过双11或者618的旗舰店销量。同理生态链的内的企业只要还想在小米商城、有品里卖货,就会产生依赖。”
来自小米生态链的一位朋友告诉「朱思码记」,被投公司和小米甚至没有KPI协议的存在,即便是商家想退出小米商城和有品也没问题,当前被投公司和投资方仅仅只是厂家与渠道的关系,而入场券则是双方建立的投资关系。
2. 其次,小米控制力的执行者来自于小米公司派出的两个人:一个名叫“产品经理”,另一个名叫公司负责人。
关于产品经理如何执行控制力,一位生态链企业的产品负责人向「朱思码记」叙述了他与小米产品经理之间关系:
这个人非常厉害,只要是打米家和米标的产品必然会有产品经理介入,通常的情况要么是我们去他们这里,要么是他到我们公司来,只要有新品后续要上线,那么3~4个月时间里这个人将会是最终拍板,决定生杀大权的人。从思路上来说他的目标就是要把你的价格压下来,他主动帮你找一堆性价比更好,更便宜的材料,通过这些产品经理都是供应链出身的人,因为成本下去了东西才能达到BOOM的效果,小米的产品经理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但是除了米家标意外的产品,这些人就不会介入了,因为我们自己的品牌没办法上小米商城,只能上天猫旗舰店和京东这些电商平台,但是有品方面可以。
产品经理显然更偏重于站在小米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公司负责人则是基于被投公司角度,长期充当维护被投企业利益的角色,一旦产品经理和小米生态链企业发生冲突时,这两个角色就会发生PK(Play Killing)。尽管小米在占股比例和控制权的问题上并没有介入企业日常经营的权力,尽管生态链内企业只有在上线米家产品时才会有产品经理介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介入的模式是ATM中资方介入程度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