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近6万元
2023-03-15 来源:你乐谷
40年来,北京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360元增长到40346元。 地区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41.2倍
12月7日,记者在庆祝“在改革道路上走新时代”北京市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发布会——“数说北京改革开放4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23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
据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北京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801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41.2倍,年均增长10%。 同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13万元,与1978年相比年均增长7.4%。 “十二五”以来,随着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经济增速保持在6.5%-7%区间,增长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庞江倩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需求结构经历了由消费投资交替主导、投资消费由两轮驱动向消费主导的转变。 2017年消费率达到60.1%,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同时,消费市场活跃,超市、购物中心、网络购物等层出不穷,商业业态更加多样化。
1产业
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了56.7个百分点
随着城市定位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北京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调整为服务业主导,产业内部结构呈现出高端化特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三二一”产业结构基本确立。 2017年,三次产业比重为0.4:19.0:80.6。 与1978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56.7个百分点,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主要拉动作用。
同时,北京市产业内部结构向“高精钢”发展。 其中,农业发展由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工业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2017年汽车、电子、医药等高端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0.6%。 服务业发展正在经历由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的转变,以金融、信息、科技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6%,比2005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此外,产业投资优化促进全市结构升级,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0.1%。
2收入
“橄榄形”收入格局逐步形成
40年来,北京居民收入变化显著。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总设计师、新闻发言人方晓丹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65元提高到2017年的6.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225元提高到2017年的2.4万元。 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230元。
方晓丹认为,居民收入变化有四个特点。 一是增速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千元到万元用了14年,从万元到5万元用了15年。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千元到万元用了20年,从万元到两万元用了6年。 二是来源多,改革开放后,人民就业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工可以进城务工,工资收入成为居民收入增收主力军。 随着市场准入条件放宽,居民经营净利润稳步增长,财产净利润也成为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三是惠民实。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改革实现基本展望,转移净利润为增收注入新动力。 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流动净利润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 四是利润丰厚,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橄榄形”收入格局逐步形成。
3消费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超过4万元
方晓丹表示,40年来,居民消费水平也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之初,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360元和185元。 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425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346元,是1978年的112.1倍,年均增长12.7%。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810元,是1978年的101.7倍,年均增长12.3%。
12月7日,记者在庆祝“在改革道路上走新时代”北京市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发布会——“数说北京改革开放4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23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
据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北京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801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41.2倍,年均增长10%。 同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13万元,与1978年相比年均增长7.4%。 “十二五”以来,随着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经济增速保持在6.5%-7%区间,增长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庞江倩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需求结构经历了由消费投资交替主导、投资消费由两轮驱动向消费主导的转变。 2017年消费率达到60.1%,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同时,消费市场活跃,超市、购物中心、网络购物等层出不穷,商业业态更加多样化。
1产业
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了56.7个百分点
随着城市定位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北京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调整为服务业主导,产业内部结构呈现出高端化特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三二一”产业结构基本确立。 2017年,三次产业比重为0.4:19.0:80.6。 与1978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56.7个百分点,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主要拉动作用。
同时,北京市产业内部结构向“高精钢”发展。 其中,农业发展由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工业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2017年汽车、电子、医药等高端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0.6%。 服务业发展正在经历由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的转变,以金融、信息、科技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6%,比2005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此外,产业投资优化促进全市结构升级,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0.1%。
2收入
“橄榄形”收入格局逐步形成
40年来,北京居民收入变化显著。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总设计师、新闻发言人方晓丹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65元提高到2017年的6.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225元提高到2017年的2.4万元。 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230元。
方晓丹认为,居民收入变化有四个特点。 一是增速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千元到万元用了14年,从万元到5万元用了15年。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千元到万元用了20年,从万元到两万元用了6年。 二是来源多,改革开放后,人民就业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工可以进城务工,工资收入成为居民收入增收主力军。 随着市场准入条件放宽,居民经营净利润稳步增长,财产净利润也成为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三是惠民实。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改革实现基本展望,转移净利润为增收注入新动力。 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流动净利润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 四是利润丰厚,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橄榄形”收入格局逐步形成。
3消费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超过4万元
方晓丹表示,40年来,居民消费水平也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之初,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360元和185元。 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425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346元,是1978年的112.1倍,年均增长12.7%。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810元,是1978年的101.7倍,年均增长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