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子基因创始人张核子弟弟发声(3)
2023-03-15 来源:你乐谷
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是在杨振宁的直接领导下成立的,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发展方针,成立后不仅邀请世界一流学者到研究室交流、短期任教,还组织了很多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而这些都离不开杨先生的鼎力支持。葛墨林印象最深的是1992年举办的“理论物理中的群论方法”国际学术讨论会,当时邀请了250余位国际学者参会,那也是南开理论物理研究室第一次举办大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杨先生不仅为这次会议确定议题,邀请国际一流学者参会,对会议的具体组织工作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他让自己的秘书、有丰富举办国际会议经验的黄美芳早早到南开参与会议筹备,并为会议捐赠计算机、打印机和供茶歇时使用的咖啡机。杨先生甚至细致地想到会场窗帘,专门提醒注意窗帘的遮光度,以保证会场有适宜的光线。杨先生还要求统一外国专家和国内专家的餐食补助,自己筹钱补贴差额。
会议经费按照面值分成好几沓,其中还有20美元的小面值,因为杨先生怕国内换美元不方便,小额面值便于使用。如果不是葛墨林这位亲历者的记述,我们很难将安排咖啡机、调整窗帘、把经费换成美元零钞这些小事与杨振宁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系起来。但为国出力,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事,他想得就是这样细致,做得就是这样周到。
……
杨振宁做物理很务实,葛墨林举了一个杨先生晚年的例子。近年来,随着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实验发现了希格斯(Higgs)粒子,中国也出现了建设更高能量加速器、争取发现更多新粒子的声音。对此,杨振宁是反对的。他认为,高能物理已不再是朝阳学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现希格斯粒子花了上百亿欧元,中国不宜把钱花在这个领域。他提倡高能物理向国家实际需要的方面发展。这个想法,他曾与我国加速器创始人之一的方守贤院士有过多次深谈,后来方守贤领导建成了基于布拉格散射原理的治疗癌症的质子加速器。杨先生以97岁的高龄,亲自去散裂中子源建成的地下实验室参观,称赞它将成为国家利器。可见,杨振宁做科研,不盲目求新求大,他主张将有限的国家财力和科研人员的精力优先投入国家发展需要的方向。这是一种务实的科研精神。
在《我知道的杨振宁》一书的序言中,葛墨林说,“我是一个从事物理教学、研究的教师,没有什么背景,研究水平也不算高,却深受杨先生的恩惠,而杨先生一向施恩不图报,其实杨先生还关怀帮助过很多有才干的能人,他们的回忆录中一定都会有对杨先生的回忆”。这段话道出了葛墨林要出版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总结出杨振宁真诚交往、乐于助人的品质。葛墨林书中回忆了很多受杨振宁帮助的事例:比如,帮他联系赴美,在石溪期间给予他学业、生活等多方面的支持,在重要的职业节点给予他指点和提携……其中很多细节是非常感人的。
帮助北京大学高崇寿在美补办医疗保险;为身患重病的好友邓稼先寻找最新抗癌药;替被蒙骗的王淦昌在海外媒体发声以正视听;支持经历坎坷的杨建邺写书并给予鼓励……葛墨林在书中还记录了很多自己亲见的杨振宁助人的事迹。这些人里有杨振宁的好友,有他敬重的学界前辈,也有后结识的晚辈和本不相识的普通人。无论什么人,与自己是什么关系,只要杨振宁知道他们做有意义的事而遇到困难,都会主动施以援手,过后自己绝不再提,更不求任何回报。
会议经费按照面值分成好几沓,其中还有20美元的小面值,因为杨先生怕国内换美元不方便,小额面值便于使用。如果不是葛墨林这位亲历者的记述,我们很难将安排咖啡机、调整窗帘、把经费换成美元零钞这些小事与杨振宁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系起来。但为国出力,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事,他想得就是这样细致,做得就是这样周到。
……
杨振宁做物理很务实,葛墨林举了一个杨先生晚年的例子。近年来,随着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实验发现了希格斯(Higgs)粒子,中国也出现了建设更高能量加速器、争取发现更多新粒子的声音。对此,杨振宁是反对的。他认为,高能物理已不再是朝阳学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现希格斯粒子花了上百亿欧元,中国不宜把钱花在这个领域。他提倡高能物理向国家实际需要的方面发展。这个想法,他曾与我国加速器创始人之一的方守贤院士有过多次深谈,后来方守贤领导建成了基于布拉格散射原理的治疗癌症的质子加速器。杨先生以97岁的高龄,亲自去散裂中子源建成的地下实验室参观,称赞它将成为国家利器。可见,杨振宁做科研,不盲目求新求大,他主张将有限的国家财力和科研人员的精力优先投入国家发展需要的方向。这是一种务实的科研精神。
在《我知道的杨振宁》一书的序言中,葛墨林说,“我是一个从事物理教学、研究的教师,没有什么背景,研究水平也不算高,却深受杨先生的恩惠,而杨先生一向施恩不图报,其实杨先生还关怀帮助过很多有才干的能人,他们的回忆录中一定都会有对杨先生的回忆”。这段话道出了葛墨林要出版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总结出杨振宁真诚交往、乐于助人的品质。葛墨林书中回忆了很多受杨振宁帮助的事例:比如,帮他联系赴美,在石溪期间给予他学业、生活等多方面的支持,在重要的职业节点给予他指点和提携……其中很多细节是非常感人的。
帮助北京大学高崇寿在美补办医疗保险;为身患重病的好友邓稼先寻找最新抗癌药;替被蒙骗的王淦昌在海外媒体发声以正视听;支持经历坎坷的杨建邺写书并给予鼓励……葛墨林在书中还记录了很多自己亲见的杨振宁助人的事迹。这些人里有杨振宁的好友,有他敬重的学界前辈,也有后结识的晚辈和本不相识的普通人。无论什么人,与自己是什么关系,只要杨振宁知道他们做有意义的事而遇到困难,都会主动施以援手,过后自己绝不再提,更不求任何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