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023-03-15 来源:你乐谷
正文摘要:
翻看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成绩单,一串串数据令人眼前一亮。氢能作为火炬燃料,氢能大巴穿梭接驳,三大赛区26个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碳中和”冬奥会。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杭州西站正是我国重点领域推进绿色发展的缩影。202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截至2022年上半年已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发放政策资金超1800亿元,通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累计发放政策资金超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制图:张丹峰
翻看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成绩单,一串串数据令人眼前一亮。
氢能作为火炬燃料,氢能大巴穿梭接驳,三大赛区26个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碳中和”冬奥会。
发展清洁能源,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截至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两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各项任务,‘双碳’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说。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9月22日,杭州西站投入运营。从空中俯瞰,白色屋顶与光伏板的组合,让车站外形分外酷炫。
中铁建工杭州西站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杜理强介绍,车站屋顶布置1.5万平方米光伏发电板,年发绿电量预计可达231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00余吨;十字天窗加透光遮阳膜的设计,使自然光倾泻候车大厅;室内采用智能照明系统,可根据客流量和天气变化自动调节光照强度;车站屋顶还“披上”一层辐射制冷膜,反射屋顶热量,降低制冷能耗。
“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了车站建设全周期,杭州西站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这是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中的最高级别。”杜理强自豪地说。
杭州西站正是我国重点领域推进绿色发展的缩影。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大力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2021年已完成改造2.4亿千瓦,2022年继续改造2.2亿千瓦。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带动周边清洁高效煤电和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建设,第一批近1亿千瓦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2020年以来,我国新增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连续两年突破1亿千瓦,水电装机增加约2000万千瓦。202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
绿色建筑占比更高。加快推进城乡建设、运行、管理模式转型,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结合城市更新推进既有建筑绿色低碳升级,截至2020年底,全国城镇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超过15亿平方米;2021年城镇当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84%,为逐步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翻看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成绩单,一串串数据令人眼前一亮。氢能作为火炬燃料,氢能大巴穿梭接驳,三大赛区26个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碳中和”冬奥会。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杭州西站正是我国重点领域推进绿色发展的缩影。202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截至2022年上半年已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发放政策资金超1800亿元,通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累计发放政策资金超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制图:张丹峰
翻看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成绩单,一串串数据令人眼前一亮。
氢能作为火炬燃料,氢能大巴穿梭接驳,三大赛区26个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碳中和”冬奥会。
发展清洁能源,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截至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两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各项任务,‘双碳’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说。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9月22日,杭州西站投入运营。从空中俯瞰,白色屋顶与光伏板的组合,让车站外形分外酷炫。
中铁建工杭州西站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杜理强介绍,车站屋顶布置1.5万平方米光伏发电板,年发绿电量预计可达231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00余吨;十字天窗加透光遮阳膜的设计,使自然光倾泻候车大厅;室内采用智能照明系统,可根据客流量和天气变化自动调节光照强度;车站屋顶还“披上”一层辐射制冷膜,反射屋顶热量,降低制冷能耗。
“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了车站建设全周期,杭州西站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这是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中的最高级别。”杜理强自豪地说。
杭州西站正是我国重点领域推进绿色发展的缩影。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大力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2021年已完成改造2.4亿千瓦,2022年继续改造2.2亿千瓦。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带动周边清洁高效煤电和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建设,第一批近1亿千瓦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2020年以来,我国新增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连续两年突破1亿千瓦,水电装机增加约2000万千瓦。202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
绿色建筑占比更高。加快推进城乡建设、运行、管理模式转型,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结合城市更新推进既有建筑绿色低碳升级,截至2020年底,全国城镇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超过15亿平方米;2021年城镇当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84%,为逐步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