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踏事故中有父亲拼命想把孩子递出
2023-03-14 来源:你乐谷
正文摘要:
8月16日,在塔利班包围喀布尔、控制总统府的后一天,决心一搏的阿富汗青年哈立德奋力挤进了喀布尔国际机场。哈立德从14岁起就开始参与在阿富汗的人道救援工作,与不少外国非政府组织都有合作,帮助阿富汗的贫困儿童,至今已经有十年时光。24岁的哈立德自述,自己此前一直热心于帮助人民、建设祖国,然而,就在塔利班兵临喀布尔的那一天,他想到要逃离。从8月16日下午1点到晚上10点半,哈立德在喀布尔国际机场经历了惊魂一日,但他逃离失败了。当地时间2021年8月16日,阿富汗,乘客挤在机场等待离开喀布尔,美国士兵站岗。
踩踏事故中有父亲拼命想把孩子递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远牵:一片“小小的晚霞”
《小小的晚霞》是铁凝的一篇随笔,不仅囊括了历史变迁与民族自尊,还埋藏着时间深处的童年画面。
作家铁凝
《小小的晚霞》是一篇生活化的散文随笔,读完之后感觉又有点像小说,味道就像文中提到的日本清酒“菊正宗”一样有后劲儿。铁凝在这篇文章中娓娓道来几件旧事,最后引出来《小小的晚霞》这首歌曲。从这首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年代里人们的生活经历以及心中挥之不去的复杂而微妙的民族感情。
这篇小文并不长,但跨越了好几个年代,十分发人沉思。铁凝以生活化的笔触,写她在家中接待日本学者池泽一家时,曾忆起的一段十年前的聚会往事。当时来铁凝家里做客的日本友人在品尝到了地道的日本清酒后,不由陶醉感叹,情之所至,竟流泪唱起思乡的歌来。铁凝的父亲铁扬老先生听到这首歌后,却想起了他的一段少年往事:在1942年的冀中抗日敌后战场上,村子里驻扎着一支日本军队,这些日本兵每天都要头戴钢盔,荷枪排队,右手高抬,踩踏着脚下的黄土,口中大吼着唱歌。这支从他们口中唱出来的歌像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留在铁扬的记忆里,当年在日军扫荡进村时,他曾做过人质,还差点儿被抛入燃烧的地道。铁扬一直不知道日本兵当时唱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像个疑团,碍于友睦情面一时也没有解开。多年以后,留在铁扬心里的这个问题才终于有了答案——它就是日本童谣《小小的晚霞》,歌词如下:
晚霞啊晚霞,天黑了/山上寺庙的钟声响了/手拉着手都回家吧/就像乌鸦归巢一样。/孩子们回家了,月亮出来了/小鸟做梦的时候,亮晶晶的星星闪耀了。
当儿歌四四拍的舒缓节奏被日本侵略军改成进行曲速度后,一首本来优美抒情的儿歌充满了粗鲁的杀气。多年后铁扬与日本友人重聚,提到这首歌时难免不安,好在主宾间的坦诚消除了国民间的紧张情绪,日本友人主动提出以《小小的晚霞》的本来节奏重唱这首歌以消除隔阂。歌词被重新改编为:晚霞啊晚霞,天也不黑/山上寺庙的钟声也不响/战争怎么也没有完?/乌鸦也没有家可归。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大人们合唱这首《小小的晚霞》时,在场的14岁日本少年并没有跟唱。在日本青少年的内心,他们对发生在20世纪的那场侵略战争一无所知。铁凝的笔触最后又回到这首《小小的晚霞》,她相信歌曲存在的价值是永恒的。文章至此结束。
我把这篇余味深长的美文发给《河北音乐教育》主编王为民,我以为将这篇《小小的晚霞》用在音乐小说栏目里再好不过了!王老师收到后也很感慨,随后他发来一张铅笔素描画,说从自己小山般的画册中找了两个小时,没想到还真找到了!
王为民老师找到的,是一张他作于1964年的铅笔素描画。画面上是一个身着圆领布拉吉的小女孩,她的头发乌黑,面目清秀,微微低着头,脚穿平底凉鞋,双腿紧贴小马扎,在专心致志地叠手绢。画的下方还有一行钢笔写注释的小字:铁凝童年。这张画有半个多世纪了!画面右上方的铅笔字依稀可分辨得出1964年7月12日。那时铁凝才七岁,王为民刚上天津音乐学院附中,他父亲王玉西是著名作曲家。王为民爱好广泛,曾跟铁扬学过绘画,当时铁扬是省歌舞剧院的舞台美术师。
8月16日,在塔利班包围喀布尔、控制总统府的后一天,决心一搏的阿富汗青年哈立德奋力挤进了喀布尔国际机场。哈立德从14岁起就开始参与在阿富汗的人道救援工作,与不少外国非政府组织都有合作,帮助阿富汗的贫困儿童,至今已经有十年时光。24岁的哈立德自述,自己此前一直热心于帮助人民、建设祖国,然而,就在塔利班兵临喀布尔的那一天,他想到要逃离。从8月16日下午1点到晚上10点半,哈立德在喀布尔国际机场经历了惊魂一日,但他逃离失败了。当地时间2021年8月16日,阿富汗,乘客挤在机场等待离开喀布尔,美国士兵站岗。
踩踏事故中有父亲拼命想把孩子递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远牵:一片“小小的晚霞”
《小小的晚霞》是铁凝的一篇随笔,不仅囊括了历史变迁与民族自尊,还埋藏着时间深处的童年画面。
作家铁凝
《小小的晚霞》是一篇生活化的散文随笔,读完之后感觉又有点像小说,味道就像文中提到的日本清酒“菊正宗”一样有后劲儿。铁凝在这篇文章中娓娓道来几件旧事,最后引出来《小小的晚霞》这首歌曲。从这首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年代里人们的生活经历以及心中挥之不去的复杂而微妙的民族感情。
这篇小文并不长,但跨越了好几个年代,十分发人沉思。铁凝以生活化的笔触,写她在家中接待日本学者池泽一家时,曾忆起的一段十年前的聚会往事。当时来铁凝家里做客的日本友人在品尝到了地道的日本清酒后,不由陶醉感叹,情之所至,竟流泪唱起思乡的歌来。铁凝的父亲铁扬老先生听到这首歌后,却想起了他的一段少年往事:在1942年的冀中抗日敌后战场上,村子里驻扎着一支日本军队,这些日本兵每天都要头戴钢盔,荷枪排队,右手高抬,踩踏着脚下的黄土,口中大吼着唱歌。这支从他们口中唱出来的歌像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留在铁扬的记忆里,当年在日军扫荡进村时,他曾做过人质,还差点儿被抛入燃烧的地道。铁扬一直不知道日本兵当时唱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像个疑团,碍于友睦情面一时也没有解开。多年以后,留在铁扬心里的这个问题才终于有了答案——它就是日本童谣《小小的晚霞》,歌词如下:
晚霞啊晚霞,天黑了/山上寺庙的钟声响了/手拉着手都回家吧/就像乌鸦归巢一样。/孩子们回家了,月亮出来了/小鸟做梦的时候,亮晶晶的星星闪耀了。
当儿歌四四拍的舒缓节奏被日本侵略军改成进行曲速度后,一首本来优美抒情的儿歌充满了粗鲁的杀气。多年后铁扬与日本友人重聚,提到这首歌时难免不安,好在主宾间的坦诚消除了国民间的紧张情绪,日本友人主动提出以《小小的晚霞》的本来节奏重唱这首歌以消除隔阂。歌词被重新改编为:晚霞啊晚霞,天也不黑/山上寺庙的钟声也不响/战争怎么也没有完?/乌鸦也没有家可归。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大人们合唱这首《小小的晚霞》时,在场的14岁日本少年并没有跟唱。在日本青少年的内心,他们对发生在20世纪的那场侵略战争一无所知。铁凝的笔触最后又回到这首《小小的晚霞》,她相信歌曲存在的价值是永恒的。文章至此结束。
我把这篇余味深长的美文发给《河北音乐教育》主编王为民,我以为将这篇《小小的晚霞》用在音乐小说栏目里再好不过了!王老师收到后也很感慨,随后他发来一张铅笔素描画,说从自己小山般的画册中找了两个小时,没想到还真找到了!
王为民老师找到的,是一张他作于1964年的铅笔素描画。画面上是一个身着圆领布拉吉的小女孩,她的头发乌黑,面目清秀,微微低着头,脚穿平底凉鞋,双腿紧贴小马扎,在专心致志地叠手绢。画的下方还有一行钢笔写注释的小字:铁凝童年。这张画有半个多世纪了!画面右上方的铅笔字依稀可分辨得出1964年7月12日。那时铁凝才七岁,王为民刚上天津音乐学院附中,他父亲王玉西是著名作曲家。王为民爱好广泛,曾跟铁扬学过绘画,当时铁扬是省歌舞剧院的舞台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