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清华庆生,全球首个中国风机器人乐队的演出亮了!
2023-03-14 来源:你乐谷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对箜篌的描写,由机器人
弹奏出来了。今天(4月27日),机器人音乐舞台剧《墨甲幻音》在清华大学上演,谱写了当代科技、人文艺术
与中国文化间的琴瑟和鸣。
“墨甲”机器人乐队演奏乐曲。供图:清华大学
系国内首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机器人表演团体
这场演出的主角是三位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乐手。它们分别是竹笛机器人“玉衡”,箜篌机器人“瑶光”和排鼓机器人“开阳”。三位机器人乐手的名字来源于北斗七星中的三颗星。
这三位“乐手”组成的“墨甲”机器人乐队,名字也大有讲究,取自诸子百家的墨家,源于墨家是古代崇尚工程技术的重要流派。
据介绍,这是国内第一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机器人表演团体。
机器人可四“手”击鼓、不换气吹笛
项目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米海鹏告诉新京报记者,竹笛、箜篌、排鼓这三个乐器的选择是该项目立项之初最先考虑的,为了实现演奏这一目标,项目组咨询了很多音乐专家,出于音乐编排的考虑选择了这三个乐器。“三个‘乐手’的组合,需在音乐编曲
上有一个整体的线条和主旋律,还要有雄厚的主体调,伴奏
的节奏点也很重要,因此选出了这样的组合。”
机器人演奏与人类演奏不同,对音乐的处理在一些方面具有优势。“比如竹笛的演奏,有大量的、快速的跳跃,对人来讲需要换气,但机器不用,可以实现连续的、跳跃的长音。”米海鹏说。
中国传统排鼓一组五台,人类用两只手演奏。而“开阳”的设计
有四个机器手臂,同时在四个不同音高的鼓上演奏,可以超越人类的演奏水平。
箜篌机器人“瑶光”在台上的拨弦动作
极为巧妙,米海鹏告诉记者,想让机器演奏用“手”拨弦其实特别有难度,人类演奏箜篌时是左右两只手都拨弦,目前“瑶光”还不能做到这种地步,现场的演奏是一个有模拟拨弦动作的机器人和一个自动拨弦的箜篌来完成的。
米海鹏表示,此次演出的音乐都是原创曲目,是专门为这三个机器人设计的。音乐家编写曲子的时候,会充分考虑机器乐手的特点。
并且,据他透露,乐队的定位
是拥有自己专属的音乐风格和人物性格
,未来希望能出版属于“墨甲”的音乐专辑。
最大困难是克服演奏“没有人味”
谈及研究最大的难点,米海鹏直言,是让机器人展现出人类演奏乐器的韵味。“中国传统乐器演奏讲究有韵味,比如吹笛子,人通过口、舌、气息的控制来演奏,有很多声音技巧,让机器人表现就很困难。”
一开始最先攻克的竹笛机器人,也成为后来最难表现“人味”的。
他表示,光让笛子响是不够的,还要表现出音乐的韵味,这就需要气息强弱的变化。机器虽然可以吹得很准,但吹出来比较平,没有人味。
目前,团队对竹笛机器人“玉衡”进行了大量调试,调整每个音高需吹气的气量,并且每次换笛膜,都会重新校准,调整每个音准下需要把握的气流。
弹奏出来了。今天(4月27日),机器人音乐舞台剧《墨甲幻音》在清华大学上演,谱写了当代科技、人文艺术
与中国文化间的琴瑟和鸣。
“墨甲”机器人乐队演奏乐曲。供图:清华大学
系国内首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机器人表演团体
这场演出的主角是三位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乐手。它们分别是竹笛机器人“玉衡”,箜篌机器人“瑶光”和排鼓机器人“开阳”。三位机器人乐手的名字来源于北斗七星中的三颗星。
这三位“乐手”组成的“墨甲”机器人乐队,名字也大有讲究,取自诸子百家的墨家,源于墨家是古代崇尚工程技术的重要流派。
据介绍,这是国内第一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机器人表演团体。
机器人可四“手”击鼓、不换气吹笛
项目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米海鹏告诉新京报记者,竹笛、箜篌、排鼓这三个乐器的选择是该项目立项之初最先考虑的,为了实现演奏这一目标,项目组咨询了很多音乐专家,出于音乐编排的考虑选择了这三个乐器。“三个‘乐手’的组合,需在音乐编曲
上有一个整体的线条和主旋律,还要有雄厚的主体调,伴奏
的节奏点也很重要,因此选出了这样的组合。”
机器人演奏与人类演奏不同,对音乐的处理在一些方面具有优势。“比如竹笛的演奏,有大量的、快速的跳跃,对人来讲需要换气,但机器不用,可以实现连续的、跳跃的长音。”米海鹏说。
中国传统排鼓一组五台,人类用两只手演奏。而“开阳”的设计
有四个机器手臂,同时在四个不同音高的鼓上演奏,可以超越人类的演奏水平。
箜篌机器人“瑶光”在台上的拨弦动作
极为巧妙,米海鹏告诉记者,想让机器演奏用“手”拨弦其实特别有难度,人类演奏箜篌时是左右两只手都拨弦,目前“瑶光”还不能做到这种地步,现场的演奏是一个有模拟拨弦动作的机器人和一个自动拨弦的箜篌来完成的。
米海鹏表示,此次演出的音乐都是原创曲目,是专门为这三个机器人设计的。音乐家编写曲子的时候,会充分考虑机器乐手的特点。
并且,据他透露,乐队的定位
是拥有自己专属的音乐风格和人物性格
,未来希望能出版属于“墨甲”的音乐专辑。
最大困难是克服演奏“没有人味”
谈及研究最大的难点,米海鹏直言,是让机器人展现出人类演奏乐器的韵味。“中国传统乐器演奏讲究有韵味,比如吹笛子,人通过口、舌、气息的控制来演奏,有很多声音技巧,让机器人表现就很困难。”
一开始最先攻克的竹笛机器人,也成为后来最难表现“人味”的。
他表示,光让笛子响是不够的,还要表现出音乐的韵味,这就需要气息强弱的变化。机器虽然可以吹得很准,但吹出来比较平,没有人味。
目前,团队对竹笛机器人“玉衡”进行了大量调试,调整每个音高需吹气的气量,并且每次换笛膜,都会重新校准,调整每个音准下需要把握的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