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
2023-03-14 来源:你乐谷
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持续优化,东部产业持续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和吸引力不断增加。2021年,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5万亿元、24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13.5万亿元、13.3万亿元,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东部地区,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持续缩小。
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十年来,我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正在加快形成。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6年,我国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在天津、上海、福建、广东四省市先行试点。2017年,试点范围扩大到15个省市。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正式出炉,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清单之外所有市场主体“非禁即入”。此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修订完善,已经发布四版。最新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事项已经由2018年版的151项缩减至117项。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十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为权利人、创新者护航。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80.61分(百分制),较2020年提高0.56分,相较于调查启动之初(2012年)和“十三五”初期(2016年)分别提高了16.92分和8.23分。
重点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过去10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翻了两番,从1085万户增长到4457万户。
加快完善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要素市场制度,形成了100多万亿元经济总量、14亿人口、4亿左右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内需市场。
宏观调控方式持续创新
十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治理改革取得新成就,宏观调控方式持续创新。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等更加灵活有效。
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十年来,税务部门办理新增减税降费累计8.8万亿元,我国宏观税负从2012年的18.7%降至2021年的15.1%,特别是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当年宏观税负比2018年降低1个百分点。
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过去十年,我国逐渐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重点是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等国民经济发展当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结构性工具既能够实现精准滴灌的政策效果,又能够对总量调控作出贡献。
改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由市场利率和央行引导来影响LPR,然后再影响贷款利率。逐步健全了利率的市场化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
(责任编辑:张紫祎)
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十年来,我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正在加快形成。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6年,我国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在天津、上海、福建、广东四省市先行试点。2017年,试点范围扩大到15个省市。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正式出炉,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清单之外所有市场主体“非禁即入”。此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修订完善,已经发布四版。最新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事项已经由2018年版的151项缩减至117项。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十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为权利人、创新者护航。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80.61分(百分制),较2020年提高0.56分,相较于调查启动之初(2012年)和“十三五”初期(2016年)分别提高了16.92分和8.23分。
重点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过去10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翻了两番,从1085万户增长到4457万户。
加快完善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要素市场制度,形成了100多万亿元经济总量、14亿人口、4亿左右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内需市场。
宏观调控方式持续创新
十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治理改革取得新成就,宏观调控方式持续创新。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等更加灵活有效。
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十年来,税务部门办理新增减税降费累计8.8万亿元,我国宏观税负从2012年的18.7%降至2021年的15.1%,特别是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当年宏观税负比2018年降低1个百分点。
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过去十年,我国逐渐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重点是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等国民经济发展当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结构性工具既能够实现精准滴灌的政策效果,又能够对总量调控作出贡献。
改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由市场利率和央行引导来影响LPR,然后再影响贷款利率。逐步健全了利率的市场化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