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印尼欢迎中国游客 韩媒酸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3)
2023-03-14 来源:你乐谷
在巴黎大学任教的皮埃尔也对记者说,时尚界的摄影作品往往超出商业广告的范畴,需要用“艺术的角度”去看。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诸如东西方审美上的差异等问题可能却强化了,“引起的观念冲突或许更加激烈”。
“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德国柏林自由记者兼摄影师艾米莉亚看到迪奥照片的第一反应,印证了前述法国采访对象的说法。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照片中的女性形象对于像她这样的西方人而言,很具有冲击力,“显示出摄影师的水平和艺术创作能力”。
但艾米莉亚同时表示,“如果翻阅欧洲书籍就会发现,此类形象比比皆是,迪奥照片中的人物具有西方视角下的亚洲女性的典型特征”。她说,除了中国,西方人对亚洲其他国家女性也都有“固定审美”,比如日本女性往往以艺伎造型出现,韩国人则穿着韩服。“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审美占据着世界美学的主导,这也导致欧美很多人都会按照对亚洲女性的一套刻板印象去进行创作。”
有分析称,西方国家在艺术上掌握着话语权,所以也将自己对审美层次的理解排序掺杂其中,其他民族、其他国家成为供西方人辨认的“他者”。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2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西方之间的审美存在距离,这一方面存在偏见或价值观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历史积累的结果,眯眯眼、大脸盘等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已经存在至少一个世纪,“虽然有很多反思和批判,但在我们看来,并未产生实质效果,在一般西方大众和社会认知里,这种刻板印象往往仍会习焉不察”。
西方人对亚洲人有“刻板印象”这一“历史问题”,可以从好莱坞电影中的华裔形象变迁探知。“在我整个演艺生涯里,我扮演的不是纵欲过度、抽鸦片抽坏脑子的妓女,就是带有危险异国风情的东方妖妇……人们就希望我这样长相的人来扮演这类角色!”这是好莱坞第一代华裔女星黄柳霜晚年时对自己“银幕形象”的总结。由此可知,她那细眉、大眼、齐刘海的经典造型给她带来的是困惑和懊恼。
早年美国影视作品中的华裔形象不佳,与当时社会“排华”严重背景有直接关联。1895年的默片《中国洗衣店场景》被认为是最早出现华人形象的好莱坞电影,里面的华裔洗衣工形象猥琐,被警察到处追逐。好莱坞一个著名的反派角色是傅满洲,其邪恶的中国巫师形象一拍就是十几部,细纹眼与八字胡造型相结合的形象给西方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难得有《大地》中塑造的正面中国女性形象,好莱坞片厂也选择白人演员来演。这种状况随着上世纪70年代李小龙的横空出世有所改变,“动作明星”开始成为华裔演员的一个标签,如今,杨紫琼、刘玉玲、温明娜都是类似定位。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西方人的“亚洲审美”已经更加多元。比如主演《摘金奇缘》的吴恬敏、《永恒族》的嘉玛·陈都是比较符合现代审美观的“大众美女”。在欧美国家起用的男演员方面,主演美剧《荒原》的吴彦祖形象帅气,主演《尚气》的男主角刘思慕则气质沉稳、身形精壮,给人一种可靠感。另外,西方主流广告及媒体上的“亚洲美”与亚洲主流已越来越接近。
美国媒体人问:为何要使用这么多陈旧的元素?
对于迪奥照片此次引发中国人强烈反感,美国画家尤兰达表示理解。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家企业仍然固守着西方社会很早以前的“审美观”,它跟不上时代了。“一个大品牌面向亚洲市场宣传,肯定需要符合本地审美才能被市场接受,这样没有美感的作品,如何令人心向往之?与其将这次事件归咎于审美差异,不如说迪奥应该让自己的审美水平与时俱进。”
“迪奥在上海办展览,目的肯定不是‘辱华’,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种做法就太傻了。”德国汉堡媒体研究学者费利克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引发这次争议的原因是企业和摄影师的“无知”,“说到底,这是西方人在处理亚洲市场事务方面的敏感度不高导致的”。在他的解读中,这种照片可能是想展现传统的亚洲女性形象与精致的迪奥产品的一种“反差”。
“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德国柏林自由记者兼摄影师艾米莉亚看到迪奥照片的第一反应,印证了前述法国采访对象的说法。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照片中的女性形象对于像她这样的西方人而言,很具有冲击力,“显示出摄影师的水平和艺术创作能力”。
但艾米莉亚同时表示,“如果翻阅欧洲书籍就会发现,此类形象比比皆是,迪奥照片中的人物具有西方视角下的亚洲女性的典型特征”。她说,除了中国,西方人对亚洲其他国家女性也都有“固定审美”,比如日本女性往往以艺伎造型出现,韩国人则穿着韩服。“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审美占据着世界美学的主导,这也导致欧美很多人都会按照对亚洲女性的一套刻板印象去进行创作。”
有分析称,西方国家在艺术上掌握着话语权,所以也将自己对审美层次的理解排序掺杂其中,其他民族、其他国家成为供西方人辨认的“他者”。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2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西方之间的审美存在距离,这一方面存在偏见或价值观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历史积累的结果,眯眯眼、大脸盘等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已经存在至少一个世纪,“虽然有很多反思和批判,但在我们看来,并未产生实质效果,在一般西方大众和社会认知里,这种刻板印象往往仍会习焉不察”。
西方人对亚洲人有“刻板印象”这一“历史问题”,可以从好莱坞电影中的华裔形象变迁探知。“在我整个演艺生涯里,我扮演的不是纵欲过度、抽鸦片抽坏脑子的妓女,就是带有危险异国风情的东方妖妇……人们就希望我这样长相的人来扮演这类角色!”这是好莱坞第一代华裔女星黄柳霜晚年时对自己“银幕形象”的总结。由此可知,她那细眉、大眼、齐刘海的经典造型给她带来的是困惑和懊恼。
早年美国影视作品中的华裔形象不佳,与当时社会“排华”严重背景有直接关联。1895年的默片《中国洗衣店场景》被认为是最早出现华人形象的好莱坞电影,里面的华裔洗衣工形象猥琐,被警察到处追逐。好莱坞一个著名的反派角色是傅满洲,其邪恶的中国巫师形象一拍就是十几部,细纹眼与八字胡造型相结合的形象给西方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难得有《大地》中塑造的正面中国女性形象,好莱坞片厂也选择白人演员来演。这种状况随着上世纪70年代李小龙的横空出世有所改变,“动作明星”开始成为华裔演员的一个标签,如今,杨紫琼、刘玉玲、温明娜都是类似定位。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西方人的“亚洲审美”已经更加多元。比如主演《摘金奇缘》的吴恬敏、《永恒族》的嘉玛·陈都是比较符合现代审美观的“大众美女”。在欧美国家起用的男演员方面,主演美剧《荒原》的吴彦祖形象帅气,主演《尚气》的男主角刘思慕则气质沉稳、身形精壮,给人一种可靠感。另外,西方主流广告及媒体上的“亚洲美”与亚洲主流已越来越接近。
美国媒体人问:为何要使用这么多陈旧的元素?
对于迪奥照片此次引发中国人强烈反感,美国画家尤兰达表示理解。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家企业仍然固守着西方社会很早以前的“审美观”,它跟不上时代了。“一个大品牌面向亚洲市场宣传,肯定需要符合本地审美才能被市场接受,这样没有美感的作品,如何令人心向往之?与其将这次事件归咎于审美差异,不如说迪奥应该让自己的审美水平与时俱进。”
“迪奥在上海办展览,目的肯定不是‘辱华’,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种做法就太傻了。”德国汉堡媒体研究学者费利克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引发这次争议的原因是企业和摄影师的“无知”,“说到底,这是西方人在处理亚洲市场事务方面的敏感度不高导致的”。在他的解读中,这种照片可能是想展现传统的亚洲女性形象与精致的迪奥产品的一种“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