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全流域遭遇61年最严重干旱是怎么回事,关于长江全流域遭遇61年最严重干旱的原因的新消息。(3)
2023-03-14 来源:你乐谷
闲闲财经曾经多次提到,今年的壬寅年是一个重大转折年,也是中华崛起的一年,大趋势已不可逆。讨论当今的这个壬寅年,势必要回望上一个壬寅年----1962年。
上一个壬寅年之所以牛,因为那一年我们打赢了一场战争
,结束了“三年自然灾害”。
三年自然灾害,指的是1959年-1961年的三年,同时又是我国的“三年困难时期”。这三年,在我国发生了三年严重干旱。所以,主流媒体指出的今年长江流域61年来最严重干旱,显然是比1961年的干旱稍逊一筹。
国人多数都熟悉“三年困难时期”或“三年自然灾害”这两个名词,而事实上,60年前,我国发生的旱情实际上是从1958年一直持续到1962年,长达5年的旱情。
多数情况下,我们之所以用“三年自然灾害”,是因为1959年-1961年是严重干旱,1958年和1962年达到了干旱级别。
60年为一个甲子年,60年是一个干支纪年的时间周期。60年前的1962年,我们走出了一场重大危机;60年后的今天,同样也是危机重重,全球新冠大流行持续的时间与60年前的干旱对我国的影响属于同一级别,国际势力对我国不断的挑衅,变本加厉。
当前来看,只要我们守住基本盘不乱,扛过这场危机,又是一片春天。
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 长江流域旱情加剧
国家气候中心17日发布最新监测评估:综合考虑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正研级高工陈峪介绍,此次高温热浪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等特点。截至8月15日,此次高温事件已经持续64天,为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超过2013年的62天);35℃以上覆盖1680站、37℃以上覆盖1426站,均为历史第二多(仅次于2017年,分别为1762站和1443站),但40℃以上覆盖范围为历史最大;高温极值站数262站,已超过2013年(187站)和2017年(133站)。
“今年这样的高温天气,主要与大气环流形势,特别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有一定关系。”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说。
陈涛解释,从目前监测看,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范围偏大、强度偏强。在它的控制下,我国南方地区整体受下沉气流控制,导致天空晴朗少云。加上白天日照辐射的影响,近地面加热强烈,热空气滞留在地面,吹不走、散不出,因此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
据介绍,夏季以来(6月1日至8月15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12.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1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国共914个国家气象站(占全国总站数37.7%)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河北、陕西、四川、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青海等地262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持平或突破历史极值,其中湖北竹山44.6℃,重庆北碚44.5℃、奉节44.4℃、巫溪44.0℃,河北灵寿44.2℃、藁城44.1℃、正定44.0℃,多地最高气温达44℃及以上。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10天(8月17—26日),四川盆地、江汉、江淮、江南等地仍有持续性高温天气,累计高温日数可达7—10天;上述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5℃—38℃,局地可超过40℃。综合研判,我国此次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的持续时间将会继续延长,综合强度将进一步增强。
受降水偏少及持续高温影响,长江流域出现罕见旱情。目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均为有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部分地区小型水库蓄水严重不足。水利部已迅即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和洞庭湖“四水”、鄱阳湖“五河”水库群为下游补水,千方百计确保旱区群众饮水安全
上一个壬寅年之所以牛,因为那一年我们打赢了一场战争
,结束了“三年自然灾害”。
三年自然灾害,指的是1959年-1961年的三年,同时又是我国的“三年困难时期”。这三年,在我国发生了三年严重干旱。所以,主流媒体指出的今年长江流域61年来最严重干旱,显然是比1961年的干旱稍逊一筹。
国人多数都熟悉“三年困难时期”或“三年自然灾害”这两个名词,而事实上,60年前,我国发生的旱情实际上是从1958年一直持续到1962年,长达5年的旱情。
多数情况下,我们之所以用“三年自然灾害”,是因为1959年-1961年是严重干旱,1958年和1962年达到了干旱级别。
60年为一个甲子年,60年是一个干支纪年的时间周期。60年前的1962年,我们走出了一场重大危机;60年后的今天,同样也是危机重重,全球新冠大流行持续的时间与60年前的干旱对我国的影响属于同一级别,国际势力对我国不断的挑衅,变本加厉。
当前来看,只要我们守住基本盘不乱,扛过这场危机,又是一片春天。
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 长江流域旱情加剧
国家气候中心17日发布最新监测评估:综合考虑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正研级高工陈峪介绍,此次高温热浪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等特点。截至8月15日,此次高温事件已经持续64天,为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超过2013年的62天);35℃以上覆盖1680站、37℃以上覆盖1426站,均为历史第二多(仅次于2017年,分别为1762站和1443站),但40℃以上覆盖范围为历史最大;高温极值站数262站,已超过2013年(187站)和2017年(133站)。
“今年这样的高温天气,主要与大气环流形势,特别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有一定关系。”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说。
陈涛解释,从目前监测看,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范围偏大、强度偏强。在它的控制下,我国南方地区整体受下沉气流控制,导致天空晴朗少云。加上白天日照辐射的影响,近地面加热强烈,热空气滞留在地面,吹不走、散不出,因此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
据介绍,夏季以来(6月1日至8月15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12.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1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国共914个国家气象站(占全国总站数37.7%)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河北、陕西、四川、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青海等地262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持平或突破历史极值,其中湖北竹山44.6℃,重庆北碚44.5℃、奉节44.4℃、巫溪44.0℃,河北灵寿44.2℃、藁城44.1℃、正定44.0℃,多地最高气温达44℃及以上。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10天(8月17—26日),四川盆地、江汉、江淮、江南等地仍有持续性高温天气,累计高温日数可达7—10天;上述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5℃—38℃,局地可超过40℃。综合研判,我国此次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的持续时间将会继续延长,综合强度将进一步增强。
受降水偏少及持续高温影响,长江流域出现罕见旱情。目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均为有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部分地区小型水库蓄水严重不足。水利部已迅即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和洞庭湖“四水”、鄱阳湖“五河”水库群为下游补水,千方百计确保旱区群众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