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三天内痛失六位院士(6)
2023-03-14 来源:你乐谷
据光明网消息,土木工程与结构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龙驭球,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公开资料显示,龙驭球,1926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194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助理研究员、助教、讲师、教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龙驭球长期从事结构力学、有限元法、能量原理、壳体结构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有限元与变分原理方面,取得多项国内外首创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卢强,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公开资料显示,卢强,1936年5月19日生于安徽无为。1964年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1月起任清华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首席科学家。
卢强是我国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和非线性最优控制学科体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提出并组织了世界上第一座无补燃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的研发。
生态学和森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逝世,享年90岁。
公开资料显示,李文华,1932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1949年至1953年就读于北京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前身),1957年至1961年赴苏联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留学,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北京林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等单位。
李文华开拓了我国森林生物生产力的研究,并率先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生物量的制图上;参与领导了第一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提出了青藏高原森林地理分布基本规律。此外,作为最早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科学家,他开辟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农业生态工程实践,提出了我国生态农业的理论体系与应用模式;开拓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促进了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曾在多个国际计划中任职,领导了多项大型国际生态学研究,创建了全球生态技术网络。
至此,共和国今年已痛别47位两院院士——作为国家分别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均为终身荣誉,并称“两院院士”。
他们分别是:
1月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无党派人士、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原机械工业部(局)科技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徐性初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潘自强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1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冶学家、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戴永年在昆明逝世,享年92岁。
1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农业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朱兆良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
3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技术应用专家、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原研究员毛用泽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3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磁场理论与天线技术专家、原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副所长陈敬熊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3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文圣常在青岛逝世,享年100岁。
3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营养学家张子仪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4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公开资料显示,龙驭球,1926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194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助理研究员、助教、讲师、教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龙驭球长期从事结构力学、有限元法、能量原理、壳体结构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有限元与变分原理方面,取得多项国内外首创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卢强,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公开资料显示,卢强,1936年5月19日生于安徽无为。1964年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1月起任清华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首席科学家。
卢强是我国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和非线性最优控制学科体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提出并组织了世界上第一座无补燃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的研发。
生态学和森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逝世,享年90岁。
公开资料显示,李文华,1932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1949年至1953年就读于北京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前身),1957年至1961年赴苏联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留学,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北京林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等单位。
李文华开拓了我国森林生物生产力的研究,并率先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生物量的制图上;参与领导了第一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提出了青藏高原森林地理分布基本规律。此外,作为最早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科学家,他开辟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农业生态工程实践,提出了我国生态农业的理论体系与应用模式;开拓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促进了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曾在多个国际计划中任职,领导了多项大型国际生态学研究,创建了全球生态技术网络。
至此,共和国今年已痛别47位两院院士——作为国家分别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均为终身荣誉,并称“两院院士”。
他们分别是:
1月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无党派人士、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原机械工业部(局)科技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徐性初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潘自强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1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冶学家、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戴永年在昆明逝世,享年92岁。
1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农业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朱兆良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
3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技术应用专家、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原研究员毛用泽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3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磁场理论与天线技术专家、原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副所长陈敬熊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3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文圣常在青岛逝世,享年100岁。
3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营养学家张子仪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4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