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中纪委评春晚小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3)

2023-03-13 来源:你乐谷
出人意料的是,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的涉及夫妻、家庭的小品,却并不是被批评的主流。在近10年的批评类小品中,社会类话题(40%)和职场话题(30%)占比最大,之后才是家庭(20%)和夫妻类(10%)。
今年小品《演戏给你看》,讽刺了糊弄上级、为害一方的村主任。这是继2015年《投其所好》和2016年的《是谁呢》这两个小品对科级干部一贬一褒之后,近十年来第一次以村干部作为讽刺对象。
“诈骗”仍是春晚小品的重点批判行为。2012年《天网恢恢》、2016年《放心吧》、2019年《“儿子”来了》都是围绕诈骗行为来设计。但批判重点有了变化,以往反复批判的电信诈骗变成了批判那些针对老年人的诈骗者。
此外,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话题,连续两年登上春晚的小品批判舞台。2018年的《真假老师》就批评了家长因工作忙而不关心孩子,2019年的《占位子》再次批评了家长们不陪伴孩子、只寄希望于学校的心理。
赞扬类小品:赞扬多种职业精神

中纪委评春晚小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职场、社会与夫妻关系为赞扬类小品的三大话题,占比分别达26.7%、16.7%和16.7%。
职场话题中,赞扬的行为多种多样,例如有银行大堂经理的敬职敬业,有社区民警的热心助人,有向领导提意见的积极主动。
社会话题中,助人为乐则是最经常被赞扬的对象。从2013年的小品《搭把手不孤独》,到2014年的《扶不扶》、2016年的《快乐老爸》,皆在歌颂主动帮助陌生人。
在夫妻关系话题中,主要赞扬的是夫妻相互守护之情。2017年的小品《老伴》中,丈夫为唤醒失忆妻子沉睡的记忆,更是尝试假扮自己失忆。
反馈:褒贬不一,争议不断
春晚小品,是最容易受到争议的节目环节之一。十年来,媒体报道过各种各样对春晚小品的相关负面评价和争议,比如抄袭、歧视女性、过度广告植入、不逗笑、地域歧视、低俗、没有新意等等。

中纪委评春晚小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