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阳性后摆烂妻子被感染秒重视(2)
2023-03-14 来源:你乐谷
01
如何稳住自己,保护好老人?
90%的人最终都会感染,早晚而已
最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冯子健做了报告,说在第一波冲击来临时,人群中大概有60%的人会被感染,最终这个数字会落在80~90%。
我去年圣诞节回美国的时候,也是有类似的体会。
你知道的,美国在11月、12月的假期非常集中,感恩节、圣诞节,那都是家庭聚会,外出旅游的机会。
我可真会踩点儿啊,那时候正好是“毒王”德尔塔的尾声,奥密克戎刚刚抬头的时候。
那波冲击创造了美国有史以来病毒的最高峰,每天差不多有80万人感染。
这个数字落到现实中是什么概念呢?
我去美国第一周,刚和朋友吃个饭,隔一天,她老公就阳了,而且还是第二次。
然后,我又和另一个朋友看了场音乐会,全程三个小时都戴了口罩,结果第二天,她儿子又阳了。
她打电话问我家里有没有抗原,因为药店早就卖光了,测个核酸要排仨小时队。
那时候的美国才真是——如果你朋友圈没人阳,那你得反思一下自己的社交能力了。
在当时,我就学会了一个重要心态:
新冠这玩意,得了就得了,别在内心反复追问为什么是我?
今年四月份的一天,我已经回到国内,还在隔离,收到老公的微信说他阳了。我虽然紧张了一下下,但也没有太焦虑。
既得之,则安之。
如何保护家中的老人?
众所周知,美国新冠死亡人数中最多的是老人。
当然具体数字可以讨论,但有一点我们是有共识的,尽量让老人免遭风险。
为此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做的一件事就是:减少医院挤兑。
有不少专家说,面对“第一次冲击”,99.5%的人不需要去医院,这就意味着,我们得把医院资源留给那0.5%的人,也就是年纪大、有基础病的老人。
在美国只要上了保险,几乎都有家庭医生,有问题先找家庭医生,医生说要去医院再去。
咱们国家的社区分诊制度还有不少进步空间,导致人们无论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
如果不幸中招了,那也别急着往医院跑,先找社区医生或者通过电话问诊沟通,实在不行再去医院。
此外,咱们还要额外做好老人的科普工作。
因为很多老人总觉得去医院才放心,殊不知现在很多医院的医生、护士都忙得没时间做核酸了,医院才是最高危的地方。
我公公婆婆在美国,也都七八十岁了,但这几年一次都没感染过,也是很神奇了。
和你分享一下他们的生活方式,你可以转发到家庭群。
第一,果断接种疫苗。
我猜国家最近才调整政策,和我们疫苗接种率,尤其是老人的接种率低有大关系。不管疫苗能不能避免感染吧,至少能减轻症状,少受点苦。
第二,在高峰期少出门,家里的供给都靠人送到家,少和外人接触。
我们和婆婆住的就隔一条街,但我们每次从国外或者外地回来,都要先在家呆上一周,才能进她家门。
第三,多开窗通风,多做户外活动,提高免疫力。
疫情前,他们每周去健身房三次,疫情期间去不了了,俩人就每天在院子里锻炼。
在过去的半年,我一直在苦口婆心的给我父母做科普和心理建设,因为你懂的,他们的朋友圈传的都是一些一惊一乍的伪科学。
周六晚上听我妈说我爸发烧了,我赶紧开车送药和抗原过去。当抗原显示阳性的时候,俩人还挺镇定的。
如果是搁以前,这就直接拉方舱去了,想想都可怕!
如何稳住自己,保护好老人?
90%的人最终都会感染,早晚而已
最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冯子健做了报告,说在第一波冲击来临时,人群中大概有60%的人会被感染,最终这个数字会落在80~90%。
我去年圣诞节回美国的时候,也是有类似的体会。
你知道的,美国在11月、12月的假期非常集中,感恩节、圣诞节,那都是家庭聚会,外出旅游的机会。
我可真会踩点儿啊,那时候正好是“毒王”德尔塔的尾声,奥密克戎刚刚抬头的时候。
那波冲击创造了美国有史以来病毒的最高峰,每天差不多有80万人感染。
这个数字落到现实中是什么概念呢?
我去美国第一周,刚和朋友吃个饭,隔一天,她老公就阳了,而且还是第二次。
然后,我又和另一个朋友看了场音乐会,全程三个小时都戴了口罩,结果第二天,她儿子又阳了。
她打电话问我家里有没有抗原,因为药店早就卖光了,测个核酸要排仨小时队。
那时候的美国才真是——如果你朋友圈没人阳,那你得反思一下自己的社交能力了。
在当时,我就学会了一个重要心态:
新冠这玩意,得了就得了,别在内心反复追问为什么是我?
今年四月份的一天,我已经回到国内,还在隔离,收到老公的微信说他阳了。我虽然紧张了一下下,但也没有太焦虑。
既得之,则安之。
如何保护家中的老人?
众所周知,美国新冠死亡人数中最多的是老人。
当然具体数字可以讨论,但有一点我们是有共识的,尽量让老人免遭风险。
为此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做的一件事就是:减少医院挤兑。
有不少专家说,面对“第一次冲击”,99.5%的人不需要去医院,这就意味着,我们得把医院资源留给那0.5%的人,也就是年纪大、有基础病的老人。
在美国只要上了保险,几乎都有家庭医生,有问题先找家庭医生,医生说要去医院再去。
咱们国家的社区分诊制度还有不少进步空间,导致人们无论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
如果不幸中招了,那也别急着往医院跑,先找社区医生或者通过电话问诊沟通,实在不行再去医院。
此外,咱们还要额外做好老人的科普工作。
因为很多老人总觉得去医院才放心,殊不知现在很多医院的医生、护士都忙得没时间做核酸了,医院才是最高危的地方。
我公公婆婆在美国,也都七八十岁了,但这几年一次都没感染过,也是很神奇了。
和你分享一下他们的生活方式,你可以转发到家庭群。
第一,果断接种疫苗。
我猜国家最近才调整政策,和我们疫苗接种率,尤其是老人的接种率低有大关系。不管疫苗能不能避免感染吧,至少能减轻症状,少受点苦。
第二,在高峰期少出门,家里的供给都靠人送到家,少和外人接触。
我们和婆婆住的就隔一条街,但我们每次从国外或者外地回来,都要先在家呆上一周,才能进她家门。
第三,多开窗通风,多做户外活动,提高免疫力。
疫情前,他们每周去健身房三次,疫情期间去不了了,俩人就每天在院子里锻炼。
在过去的半年,我一直在苦口婆心的给我父母做科普和心理建设,因为你懂的,他们的朋友圈传的都是一些一惊一乍的伪科学。
周六晚上听我妈说我爸发烧了,我赶紧开车送药和抗原过去。当抗原显示阳性的时候,俩人还挺镇定的。
如果是搁以前,这就直接拉方舱去了,想想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