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一瞬》:日本人对生死之道的领悟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我读过的书或文章里,有三类写日本的腔调。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是相对客观的,剖析了日本人性格的复杂与矛盾,深刻得让人觉得残忍,读了以后自然非常震撼,据说日本人也是通过这本书真正认识了自己。旅日作家李长声和毛丹青则是一种知日的写法,从文坛掌故到社会百态,笔下的是一个立体的日本,只是李长声写得浓一点,毛丹青淡一点。李冬君写日本是瞻仰的,是沉迷的,尤其这本《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给人感觉日本什么什么都好,或者说这本书关注的,就是日本的美。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是一次关于日本文化的审美式阅读,全书通篇以日本社会生活中的花道、茶道、俳道、武士道等为切入点,讨论了日本人对美的体会,对生死之道的领悟。日本人的内心是紧张的,但情感却是极其认真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做事都讲究“道”,在各自传统的文化道场里,固守日本其本身的社会文明,其修身养性就是通过认真的仪式讲述人生的真谛,又将日常茶饭事升华为“道”,将人生的体验全在“道”上。
“落花一瞬”其实是个虚题,作者想讲的是“道”。李冬君说,写这本书的时候,她比较了中国的“道”和日本的“道”, 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地大物博,“道”也是大而化之的,老庄讲“道”在瓦砾中,在什么之中,但是“道”究竟是什么呢?这要靠每个人自己去悟。而日本人说“道”是一个礼仪,在这个礼的修为过程中你能摸得到它,你能亲身实践,而不是悟。这是李冬君当时为什么把道拿掉,干脆用花为题的原因。
说到花,其实最能看出来日本人善于学习的特点,也是作者用很多笔墨的地方。最早日本人的诗里爱提梅花,但日本没有梅花,是从唐诗里看来的,写梅花也是对盛唐的一种敬仰。后来日本人的诗里梅花少了,樱花开始多了,从梅花到樱花,是一种花文化本土化的过程。日本人在学习外来文化的时候,会慢慢自觉意识到一种文化怎么跟本土的土壤结合起来,而变成自己的内容。
而在诗里表达的,是日本人在赏花时非常重要的美学特性——物哀。樱花盛开在汉语中是正面的风景,是一种美学的呈现,但是它带给日本人的内心感受实际是相反的。樱花盛开的时候,全家人或者公司的同事在樱花树下铺开布,仰头看像云彩低垂的樱花,然后在底下载歌载舞,但内心意识到死亡,人的生命就像樱花一样瞬间绽放,轰然坠地。
《落花一瞬》就是这样通过对日本人精神底色的探究,让读者感受了日本文化那种“具体入微”的美丽,尝试了那种“花是樱花,人是武士”的“忍恋终极”的落花之美。(蔡岫/文)
《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是一次关于日本文化的审美式阅读,全书通篇以日本社会生活中的花道、茶道、俳道、武士道等为切入点,讨论了日本人对美的体会,对生死之道的领悟。日本人的内心是紧张的,但情感却是极其认真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做事都讲究“道”,在各自传统的文化道场里,固守日本其本身的社会文明,其修身养性就是通过认真的仪式讲述人生的真谛,又将日常茶饭事升华为“道”,将人生的体验全在“道”上。
“落花一瞬”其实是个虚题,作者想讲的是“道”。李冬君说,写这本书的时候,她比较了中国的“道”和日本的“道”, 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地大物博,“道”也是大而化之的,老庄讲“道”在瓦砾中,在什么之中,但是“道”究竟是什么呢?这要靠每个人自己去悟。而日本人说“道”是一个礼仪,在这个礼的修为过程中你能摸得到它,你能亲身实践,而不是悟。这是李冬君当时为什么把道拿掉,干脆用花为题的原因。
说到花,其实最能看出来日本人善于学习的特点,也是作者用很多笔墨的地方。最早日本人的诗里爱提梅花,但日本没有梅花,是从唐诗里看来的,写梅花也是对盛唐的一种敬仰。后来日本人的诗里梅花少了,樱花开始多了,从梅花到樱花,是一种花文化本土化的过程。日本人在学习外来文化的时候,会慢慢自觉意识到一种文化怎么跟本土的土壤结合起来,而变成自己的内容。
而在诗里表达的,是日本人在赏花时非常重要的美学特性——物哀。樱花盛开在汉语中是正面的风景,是一种美学的呈现,但是它带给日本人的内心感受实际是相反的。樱花盛开的时候,全家人或者公司的同事在樱花树下铺开布,仰头看像云彩低垂的樱花,然后在底下载歌载舞,但内心意识到死亡,人的生命就像樱花一样瞬间绽放,轰然坠地。
《落花一瞬》就是这样通过对日本人精神底色的探究,让读者感受了日本文化那种“具体入微”的美丽,尝试了那种“花是樱花,人是武士”的“忍恋终极”的落花之美。(蔡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