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为什么更长寿?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最近,我正在看《功勋》。
《功勋》是一部取材于首批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重大现实题材作品,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收获一致好评,弹幕里打出的是“泪目”“最可爱的人”“那个年代的科学家不容易”……豆瓣评分高达9.1。
在《功勋》8个单元剧中,《无名英雄于敏》《黄旭华的深潜》《孙家栋的天路》《屠呦呦的礼物》《袁隆平的梦》讲述的是科学家的故事。
我关注了一个奇怪的点,就是这几位科学家的年龄。
于敏2019年去世,享年93岁;黄旭华今年96岁;孙家栋今年93岁;屠呦呦今年91岁;袁隆平今年去世,享年91岁。
之所以关注他们的年龄,是因为我发现他们都长寿。看剧时,我发现他们早年的生活很艰苦,并没有条件给身体打下坚实的底子,但结果似乎也并没有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多大的影响。
拿于敏来说,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透支生命研究氢弹,吃饱都是一个大问题,更别说吃好了,加上工作强度极大,晨昏颠倒,好像也没有时间锻炼身体,还有胃病,在我看来,93岁的寿命应该是个奇迹了吧。
还有屠呦呦,也生活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营养谈不上,加上大剂量试药,年轻时候的身体也出现了一些状况,结果也是一个奇迹,今年91岁的屠呦呦还健康地活着。
不知道《功勋》里边的科学家比较长寿是不是个例,毕竟只有五个人啊。我就好奇地搜了一下,结果似乎还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举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科学家:
苏步青101岁——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
贝聿铭101岁——“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世界著名建筑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土木专家。
程开甲101岁——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之一。
钱学森98岁——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航天、导弹、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钱伟长98岁——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陈省身93岁——“现代微分几何之父”,数学大师、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杨振宁98岁——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李政道94岁——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
所以我就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科学家普遍长寿呢?难道经常用脑可以延长寿命?
2012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日本京都大学生理学教授山中伸弥在世界顶级科学刊物《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称:深度思考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学习是长寿的动力和秘诀。科学家和大师学者们的终生学习让他们的大脑长期保持活力,而学习不断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满足,让他们活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活成榜样,活得长久,这也许就是长寿的动力和秘诀。
也就是说,多多用脑是最好的养生方式和长寿秘诀,学习可以使人拥有更高质量的长寿!
可能还有另一种解释。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所以出名时年龄大都不小了。诺贝尔获奖科学家的平均寿命为74.7岁,说明了诺贝尔获奖科学家是长寿的。
这也算是幸存者偏差吧。
《功勋》是一部取材于首批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重大现实题材作品,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收获一致好评,弹幕里打出的是“泪目”“最可爱的人”“那个年代的科学家不容易”……豆瓣评分高达9.1。
在《功勋》8个单元剧中,《无名英雄于敏》《黄旭华的深潜》《孙家栋的天路》《屠呦呦的礼物》《袁隆平的梦》讲述的是科学家的故事。
我关注了一个奇怪的点,就是这几位科学家的年龄。
于敏2019年去世,享年93岁;黄旭华今年96岁;孙家栋今年93岁;屠呦呦今年91岁;袁隆平今年去世,享年91岁。
之所以关注他们的年龄,是因为我发现他们都长寿。看剧时,我发现他们早年的生活很艰苦,并没有条件给身体打下坚实的底子,但结果似乎也并没有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多大的影响。
拿于敏来说,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透支生命研究氢弹,吃饱都是一个大问题,更别说吃好了,加上工作强度极大,晨昏颠倒,好像也没有时间锻炼身体,还有胃病,在我看来,93岁的寿命应该是个奇迹了吧。
还有屠呦呦,也生活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营养谈不上,加上大剂量试药,年轻时候的身体也出现了一些状况,结果也是一个奇迹,今年91岁的屠呦呦还健康地活着。
不知道《功勋》里边的科学家比较长寿是不是个例,毕竟只有五个人啊。我就好奇地搜了一下,结果似乎还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举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科学家:
苏步青101岁——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
贝聿铭101岁——“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世界著名建筑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土木专家。
程开甲101岁——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之一。
钱学森98岁——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航天、导弹、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钱伟长98岁——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陈省身93岁——“现代微分几何之父”,数学大师、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杨振宁98岁——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李政道94岁——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
所以我就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科学家普遍长寿呢?难道经常用脑可以延长寿命?
2012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日本京都大学生理学教授山中伸弥在世界顶级科学刊物《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称:深度思考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学习是长寿的动力和秘诀。科学家和大师学者们的终生学习让他们的大脑长期保持活力,而学习不断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满足,让他们活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活成榜样,活得长久,这也许就是长寿的动力和秘诀。
也就是说,多多用脑是最好的养生方式和长寿秘诀,学习可以使人拥有更高质量的长寿!
可能还有另一种解释。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所以出名时年龄大都不小了。诺贝尔获奖科学家的平均寿命为74.7岁,说明了诺贝尔获奖科学家是长寿的。
这也算是幸存者偏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