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修笔师傅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修笔师傅


读小学时,每隔一两个月校门口就来一个修钢笔的师傅。他姓牛,四十多岁,人很瘦,眼窝很深,干活的时候戴着套袖和厚瓶底眼睛,走南闯北都领着他两个闺女,一个十岁上下,一个五六岁。老牛是河南人,虽不健谈但非常和气,我们和他搭话,他便用很重的河南腔一一应答。我问他,你闺女怎么不上学,他说,闺女识字有啥用。我说你有儿子么,他脸上露出笑影说,有个儿子在濮阳范县老家念书,初中快毕业了。
听老牛说,钢笔是英国人发明的,后来我从相关资料上得知:西方最早的钢笔的确是由英国人华特曼于19世纪初发明的,1908年,英国人狄克奥休又设计出了把墨水贮入笔杆的新型钢笔。钢笔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是上世纪中期以后的事情,也正是钢笔的普及,造就了修理钢笔这个行业。
小时候,在村里只有村干部和教师的上衣口袋才别着钢笔,那时候口袋上插一两支钢笔,是多么体面的事情。太阳底下那么一站,露在衣兜外面的金属笔梁,闪闪发亮。如果再骑上一辆锃亮的飞轮车,那回头率,没得说。
一年级时,我们用石板和石笔,进入二年级,老师只让用铅笔,到了三年级,妈妈花两块钱在供销社给我买了一管钢笔。听老牛说,高档次的钢笔有派克、丁喜路、百利金等牌子,基本都是进口的,国产的英雄、永生等品牌的钢笔也比较扛用。有人问老牛,一支好钢笔能值多少钱?他便停下手里的活,伸出一个手指头,开头我们以为是一百块,他摇摇头:“我曾经修过一支价值一千多的派克笔。”天呐,一支笔能抵过一头牛,简直是不可思议。
牛师傅有一个能开合的木头箱子,里面镶了两块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里面被分成了一格一格,整齐摆放着笔尖、笔杆、笔肠、笔舌、挂钩等零件;修笔的工具有小钳子、小榔头和油石等,他手上和身上似乎总带着永远洗不掉的墨渍,他的两个闺女也是。
牛师傅修笔的时候,神情十分专注,像一个坐堂大夫一般询问、检查,一丝不苟。笔帽坏了换笔帽,笔肠漏了换笔肠,若是笔身裂口了,就用细细的铁丝打箍,这些问题对于老牛而言如履平地。有时候活计多了,他的大闺女也帮忙干一些简单的活。钢笔好不好,关键在于笔尖,修笔师傅的水平,也就体现在修笔尖上,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头稍一用劲儿就能准确判断出笔尖有什么毛病,使用小锤敲或小钳夹的时候必须恰到好处,用力稍大一点可能就把笔尖给毁了。
我的第一支钢笔用了不到半个月,就掉到地上把笔尖给震了,虽然凑合能用,但老是划破本子,我把钢笔交给老牛,他拿放大镜仔细观察,然后娴熟地在小油石上打磨,再用小镊子慢慢地夹了几下,在纸上画画、写写,感觉不满意,又重新拆下笔尖端详、打磨。“中了,你试试。”我接过钢笔一试,那笔尖落在纸张上,润滑得就像触摸了婴儿的肌肤,比刚买来那会还好用。
升入初中之后,牛师傅也偶尔到学校来,但次数越来越少。初三那年,他来学校修钢笔,但是没有领孩子,我问他原因,他说两个闺女也留在家里念书了,现在不识字就是个睁眼瞎。他叹口气说:我这手艺该荒废了,现在的人都用圆珠笔和自来水笔,修钢笔的越来越少。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老牛师傅。
到现在,钢笔的历史仅有200年,修钢笔这种职业如昙花一现般在历史长河中渐渐消亡,使人真真切切地萌生出沧海桑田之感。2015年,去北京出差,在东四北大街上看到过一家修笔行,修笔师傅叫张广义,据他所说,整个北京也只剩这一家,每天他只干两个小时,生意冷清得很,之所以坚持,不在于谋利,而在于热爱和坚守。
到现在,我依然坚持用钢笔,每当钢笔出现问题,我就常常想起老牛师傅和他两个闺女,我仔细算过,他的大闺女现在已经三十七八岁了,小闺女也三十出头了,不知老牛师傅身体是否康健,修笔的手艺荒废了没有。(2017年3月9日完稿,2019年12月3日修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