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的女司仪
2024-01-19 来源:你乐谷
台子上,站在中间的新郎新娘自然最闪亮最耀眼,他们身后的伴郎伴娘也吸引了一众目光。旁边还有一女子,穿着银色闪亮的旗袍,脚踩十寸的银色细高跟鞋,手里拿着麦。这应该就是司仪了。 婚礼仪式开始前,我边嗑着瓜子边盯着台上的司仪,有点佩服她的职业精神。今天温度很低,来客们大都穿上了薄毛衫厚风衣,坐在帐篷底下,还在瑟瑟发抖。桌上的饮料基本没人动,好几个人都说想喝杯热水暖和暖和。老家的婚礼仪式是边吃凉菜边举行的,我们这一桌的凉菜,也就象征性地夹了几筷子,有人甚至都没动筷子。单想到这是一个凉菜,就忍不住要打哆嗦。司仪的旗袍领子开得很大,还是无袖的。但是她精神抖擞,丝毫看不出缩手缩脚的感觉。台下的我们和台上的她,好像不是处在同一个时空下,而是处在冬夏两个季节。 我一直觉得婚庆司仪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要能说会道,要会活跃气氛,要能开玩笑。
虽然有一套早已准备好的说辞,但是现场还是需要随机应变的。女性做司仪可能更难。仪式开始了。女司仪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农村的婚礼,大家都说方言,普通话让婚礼显得洋气了),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一套主持下来,也算得上行云流水。她知道向下边要掌声,她能把现场的气氛搞得热闹起来。参加过的婚礼大都是这个套路,她按部就班,中规中矩,算不上多么出色。仪式结束,宴席正式开始。司仪走下台,拿起一件西装穿在身上,和主家坐在一桌上吃饭。我以为司仪的工作就算画上了句号。 没想到的是,老家的婚礼程式跟城里不一样。有几桌人大声起哄,要让司仪唱歌。还没吃几口的司仪马上站了起来。站起来的那一刻,她自然而然脱下西装,放在了凳子上。这是司仪的职业要求吧。她一点不扭捏,拿起话筒,音乐响了起来,是那首熟悉的《上海滩》。我想她应该是能说会唱的,这可能也是专业能力的一个方面吧。
没想到她唱的居然是粤语。那个味道还是很足的。她似乎成了明星,拿着话筒,沿着中间铺着的红毯,从前边边唱边和周围的宾客互动往后边走。她知道如何活跃气氛。她站在起哄最热烈的一桌旁边,冲着一个起哄最热烈的男子说道:“大哥,我以前主持婚礼唱歌,都有人送花的。你不给我送花,是不是我唱得不好呀?”这里没准备花啊。这个强人所难了,也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吧。一万个没想到的是,也就片刻功夫,有人从后边走了上来,手里居然真的捧着一束花,不对,不是一束花,是两支花!真真切切还带着露水的枝叶,上面开着三四朵小小的单瓣红花。这花可不是我们熟悉的从花店买来的花,这是刚刚就近从谁家院子里折下来的。司仪接过花,闻了一下,赞道:“太香了!谢谢大哥。”观众也太配合太给力了。 老家的婚礼习俗是要闹父母的,管父母叫喜公公喜婆婆。司仪把喜公公喜婆婆请了上去,把早就准备好的两条红色的绸带递到他们手上,让他们跳舞。
喜公公很为难,说不会。司仪大包大揽:我能歌善舞。我在前边跳,你跟在后边现学现跳。音乐响了,司仪在前边示范秧歌步,喜公公喜婆婆跟在后边跳,从红毯的前边往后边舞去。两边是尖叫声鼓掌声,气氛算是达到了高潮。在老家当个司仪,比在城里要难多了。稍稍了解了其他职业,我总打心眼里感慨:哪个行当都不易啊,还是教书相对要简单些。